当前位置:陕西信恒 > 考试公告 > > 国考公告 > > > 查看详情

“公考”,考能力更考诚信

发布时间:2009-11-26     信息来源:国家公务员局


      近年来,公务员录用考试一直牵动人心,“公考”被誉为“国考”。除了不时传出的报考人数刷新、“热门”职位竞争比例攀高等信息牵动人心外,“公考”中作弊等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冒头”,也让广大考生着急上火。

  公务员录用考试,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玻璃房子里面的竞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是其基本精髓。当“卷子”代替“条子”、“考官”代替“跑官”,“凡进必考”的观念日益已深入人心,有效避免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完善,“公考”已经成为各级党政机关选人用人的主渠道,为各级党政机关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自1993年以来,考试录用制度共为各级党政机关选拔了120万名公务员,仅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从2003年到2008年就录用了4.9万名公务员。

  由于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为公民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考试规模不断扩大,参考人数记录也年年刷新。从中央机构录用考试情况看,参考人数从2002年的63653人,跃升至2009年的775482人,短短8年时间,考试人数就足足增长了12倍多,2010年度这一人数更是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职位竞争日趋白热化,百人争渡现象十分普遍,千人争过“独木桥”现象也时有发生,以至有人将公务员录用考试称作“天下第一考”。

  然而,阳光下也会有阴影,玻璃房子里也会有少数人搞“小动作”。随着考试规模的扩大,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开始增多。分析个中原由,诱因多重叠加。首先是个别考生对公务员录用考试性质上属于能力考试的理解不够,在对考试的严谨性、规范性的认识上也存有误区,以为作弊就能解决问题,实际上近几年破获的案件反映,考试作弊答案的普遍分数不高。其次,公务员职务的吸引力比较大,目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再者,受社会上一些作弊集团虚假宣传的蛊惑,在侥幸甚至投机心理的支配下,铤而走险。此外,作弊集团和作弊手段的高科技化,也主张了个别考生的侥幸和投机心理膨胀,忘记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和诚信底线。

  自古以来,有考试便有作弊。近年来,高考、研考、司考等主要考试过程中,也频频爆出作弊丑闻。然而,“公考”作为选拔治国理政的优秀人才的“进口”主渠道,其间出现的作弊行为却格外让人揪心。以最新的2009年度中央机构“公考”为例,虽然作弊考生的比例不足万分之一,不影响考试总体的良好秩序,但其危害仍非常严重。

  从直接危害说,公务员录用考试关系到千万考生的前途命运,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个别考生一旦通过作弊混入党政机关,不仅对绝大多数诚信考生的切身利益造成损害,也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无法保证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高起点,进而严重损害全社会的公平正义。

  从长期危害看,一个人今天无视考试纪律、不讲诚信,明天就有可能欺上瞒下,甚至罔顾党纪国法。一旦他进入党政机关、掌握了一定的公权力,人们很难指望他能够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更不要说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不但会对党的执政能力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严重损害党、国家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杜绝作弊行为,首先需加大政策法规和诚信道德意识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诚信考试光荣,考试作弊可耻”的良好氛围,让作弊者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公考”作弊行为的惩治力度,对公务员考试作弊者永不录用。为此,有关部门必须完善相关制度。所幸,《公务员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刚刚出台,明确界定了作弊情节及相应的惩罚措施。作为“公考”组织部门,还必须加强高科技手段运用,让作弊者“魅影”无所遁形,投机者不敢心存侥幸;探索设立统一的、覆盖全国的“公务员录用考试诚信档案”,一次作弊,终身记录在案。当然,防止作弊行为发生,根本的是要继续增强考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化程度,加强社会监督。

  “公考”考的是能力,更考道德与诚信。11月29日,新一轮“公考”在即,希望这场“大考”考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


友情链接: 陕西公务员考试培训 陕西人事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局 中国人事考试网 公考成绩查询

在线咨询:19929070300
门店地址:西长安街盛世商都C座4楼
营业时间:8:30-17:30
Copyright © 2017-2025信恒教育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80094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