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公务员考试备考——直“面”社会,透析“学历造假”
1.社会现象类题解题思路
社会现象题目总的解题思路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点名本质(是什么)。结合题目可说明现象存在的事实、造成的影响或者产生的意义;
第二步,政府思考(为什么)。解释该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
第三步,政府做法(怎么办)。提出解决该现象的具体、可行性措施。每一步之前可找准对应的主体,根据主体展开论述。
2.例题精讲
现社会上文凭学历造假严重,特别是名人,对此你怎么看?
【点名本质—陈述事实】最近层出不穷名人学历造假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名人往往是成功的代名词或者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学历造假事件却暴露出一些名人在光环背后,为求得学历的虚名不惜牺牲做人最基本的诚信和道德。
【点名本质—亮出观点】一个人即使取得再大的成绩,也不能以失去诚信的品质。也只有在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基础上取得的成绩才更有含金量。
【政府思考—存在危害】首先,学历造假反映了造假者本人的诚信缺失。“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信是基本的为人之道。名人造假尤甚,必须引起我们对诚信和成功关系的价值衡量和重新思考。
其次,名人在社会公众中往往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诚信在这些高素质人群中的缺失所引发的“不良示范”效应和负面影响,远比其他人群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明显。
【政府思考—原因、背景】再次,文凭领域,也有其深层次原因。社会上以文凭论英雄的普遍意识,造成了一种价值观的误区,认为没有耀眼的教育背景就是缺憾和不成功。这也是名人深陷“学历门”的社会现实背景。此外,很多单位不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在选人用人上关注学历重于关注能力。
【政府做法—解决措施】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全社会营造诚信的学术氛围,杜绝学历造假。只有从上到下形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风气,假文凭才会失去生存的环境。
第二,企业以及各类招聘中不应只注重学历,更多的考察工作能力、工作经历,同时加强对学历的审查,使假学历无藏身之地。
第三,要从根本上解决学历造假的问题,就要改变目前对人才的评判体系,用一种切实可行的体制来做保证,改变对人才的唯学历评断。只有营造一个全社会尊重真才实学的氛围,改变以文凭论能力的用人观,才能真正遏制学历造假之风。
3.知识拓展
近几年关于教育的讨论甚嚣尘上,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相关部门也在不遗余力的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也是公务员考试中的热点:如果遇到教育类的考题,可以从一下几个点切入:(1)保障教育公平;(2)提高教育质量;(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4)创建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