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考的经济学名词
一、知识介绍
(一)牧童经济
含义:借用牧童只管放牧而不管草原破坏的现象,喻指掠夺式资源开发、破坏式环境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特点:大量、迅速地消耗自然资源。
表现:追求高生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高消费量(商品转化成污染物)。
例子:蒸汽时代。
(二)口红效应(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含义:每当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的消费品,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的慰藉,销量反而直线上升。
例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却也是好莱坞电影腾飞的时期。
(三)丰收悖论
含义:好年景和大丰收反而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原因: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缺乏弹性,因此农业的丰收使农产品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却不能带来需求量的大幅提升,导致农民总体收入下降。
例子:叶圣陶的文章《多了三五斗》,描写了大米丰收成灾、谷贱伤农的情况。
(四)恩格尔系数
含义: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或家庭)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作用:衡量富裕程度或生活水平的指标,数值越大,表示生活水平越低。
标准:大于60%——贫穷;50%-60%——温饱;40%-50%——小康;30%-40%——相对富裕;20%-30%——富裕;20%以下——极其富裕。
(五)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亦称保护价)
含义:最高限价是政府规定某产品的最高价格;
最低限价是政府规定某产品的最低价格。
目的:最高限价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成本;
最低限价为了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例子:当处于卖方市场,供小于求,对于部分商品可能进行最高限价,比如房地产;当处于买方市场,供大于求,对于部分商品可能进行最低限价,比如农产品保护价。
(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针对商品消费者)
含义: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每一单位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的是递减的。
例子:吃冰激凌,一般会越吃越没兴趣。
(七)边际报酬/产量递减规律(针对商品生产者)
含义: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先是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必然减小。
例子:三个和尚没水喝;人多打瞎乱,鸡多不下蛋。
(八)机会成本(≠实际成本)
含义: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实质: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也不是所有放弃的损失之和。
例子:用1吨铁能生产10辆轿车,获得销售收入100万元。但如果拿去生产5辆货车,能获得200万元销售收入。那么,200万元指的就是机会成本。
(九)菲利普斯曲线
含义: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成反向变动关系。
原因:通货膨胀由供小于需导致。当通货膨胀率越大,即需求量越大于供给量,为了满足需求,企业应该吸收更多劳动力扩大生产,从而带来失业率的下降。
(十)基尼系数
含义: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作用: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数值越大,表示收入差距(即两极分化)越大。
标准:0-1。0代表收入平均,1代表收入差距最悬殊。
二、考查方式
重点考查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两者存在的共同之处在于——“越大越不好”,即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生活水平越低;基尼系数越大,说明收入差距越大,越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