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生民的家园,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是乡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较之工业的高度发展,农业的缓慢发展常常给人以安全稳定的印象。
相对于城市的狂躁、复杂与多变,乡村则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的大量消失并不意味着乡村文化的消亡,相反,乡村更加稀缺而珍贵,乡村依然是人们心灵的寓所。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乡村文化是与庙堂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乡村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们的记忆中,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故乡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回归乡里、落叶归根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
在现代社会,乡村文化依然是与城市工业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许多城里人生活在都市却处处以乡村为归依,有所谓“乡土中国”的心态。城镇化是“以城带镇”的发展模式,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病”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空气等环境条件恶化、水资源紧缺、交通拥堵、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居住条件恶劣、就业融入困难等。其实城市病不仅如此,还包括更为严重的精神家园的迷失。城镇化使大量乡民突然进入现代生活,不仅造成诸多的不适应,而且使乡土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被喧嚣和紧张的城市气氛所代替,进城期望与生存状况的冲突、乡村记忆与城市体验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迷茫与困惑。在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片征用、第一产业从业比例迅速降低的现实境况下,如何建设他们的家园尤其是精神家园令人担忧。
学者们认为,走出乡村文化生存困境的途径是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综合治理;乡村文化建设也应该现代化,但不是简单机械的城市化。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现时代,尽管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但乡村文化仍有其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精神价值。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匹配,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适应,是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考点预测
1.概括题:请根据资料内容,概括保护乡村文化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有效提升乡村文明最主要的手段和渠道;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关键一部分,是提升中华软实力的有效;
保护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地凝聚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保护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关键内容,有利于文化强国的关键。
2.分析题:请根据资料内容,分析目前乡村文化中存在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政府支持不足,法制保护不健全,导致传统文化破败和没落;
2.乡村文化建设不足,出现了空心化和虚无化问题;
3.城镇化发展,导致基层文明被无情的破坏和限制发展;
3.对策题:请针对问题,阐述解决乡村文化的对策?
【参考答案】
坚持文化自信、有效的制定法律保护政策,政府专款进行补贴,保护乡村文明;
探索乡村新型的管理模式,挖掘乡贤,实现情理感召和人情指引;
管建结合,既要实现城镇化,也要注意农村的乡村保护,实现乡村文明的进步。
请根据资料内容,写一篇保护乡村文化的倡议书。
【参考答案】
保护乡村文化倡议书
全市广大群众、社会各界朋友们:
当今的世界,物欲横流,人们追捧快餐文化,追寻一时欢愉,将祖宗文化,乡村文明置之不顾。人们欢乐的同时,没有珍视属于自己的乡村文明,祖宗宝藏被当做垃圾弃之不顾。乡村文明是人们的根基,好的文化可以丰富精神世界,陶冶人生情操,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在此,我倡议:保护乡村文化,人人有责!我们要保护乡村文明,让乡村这片沃土滋养世界!让生育我们,带给我们青春滋味的地方成为这个世界最值得回味的地方!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向上,乡村文明的振兴指日可待,定能让文化散发光芒!
倡议人:乡贤王xx
范文评析
4.请围绕乡村文化主题展开思考,写一篇文章,主题清晰,思路明确。
让乡村文明成为乡村振兴的亢奋剂
当今时代,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乡村文化是必须,也是应该不能绕过去的一环,让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养,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真正的将乡村文化发挥到极致,实现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这些年,“乡愁”日益成为人们谈论农村的热词。这说明,乡村振兴,不仅指向物质财富,更通向精神层面。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成为一条重要的精神主线。
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人情泛滥、彩礼如山、非理性消费突出等现象常常见诸报端,更有甚者乡村文化断层、中断无序成为阻止乡村振兴的主要问题。所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专注乡村、给乡村振兴出路和发展,提高乡村的治理有效性。
首先乡贤应该是乡村文化发展的关键一环,夯实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乡贤代表传统,代表权威,代表认同,代表凝聚力。所以抓住关键少数,就是做好乡村文化的最有效手段。所以首先加强新型农民的培养,提升素质,提高软实力,然后就是加强思想素质,文以化人,培育乡贤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建设乡村文化的人才高地;最后就是引凤还巢,筑巢引凤,鼓励更多地优秀人才回到乡村,开展基础设施,开展人才营建,提升乡村文化的基础。
其次就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质量,用好的基础促进文明发展。众所周知,基础设施好,乡村文化发展就快。只要我们注意关键,只要在乡村文明振兴的道路上实现发展。生态宜居的乡村要尊重自然环境,尊重历史肌理,尊重地域文化,建议基于县域总体规划,编制镇村规划,坚持“多规合一”“一村一规”“绿色优先”,并严格依法依规开展村落保护、村庄整治和民居建设。首先就应该做好土地规划,既要注意土地红线的坚守,也要注意前瞻发展,给未来一条明确的道路;其次就是文明的保护,尤其是潜藏在农村的文物、古迹、传统、戏曲等,对于这个加以保护,给予传承,提升文化发展的内涵;最后就是乡村文明、乡村美丽华建设,打造属于乡村文化匹配的美丽乡村,提高吸引力和自信力。
最后就是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实乡村内生动力。乡村文化不能依靠自身独立发展,我们应该营造健康、健全的机制促进体系完善,实现文化发展,乡村文化的重点就应该需要这个去呵护,给予更好的发展前程。首先建设具有共同价值的“乡土博物馆”等文化设施,重视具有识别价值的乡村聚落、民居住宅等“乡土景观群”,使集物候节律、传统节日等与日常生产生活一体的“农业遗产带”焕发活力,进一步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挥乡土文化景观的人文辐射作用。然后可以从地方文化出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调动农民参与热情,自创文化阵地。鼓励各类民间艺人为农村文化服务多做工作,让民间文艺活跃在民间。
乡村振兴是一场艰苦而漫长的跋涉,乡村文化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一场战争。我们必须携起手来,给乡村文化以助力,促进文明发展。让乡村文化成为文化自信和文明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