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备考常识:大自然的“快递”
1.干旱: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河流缺水及空气干燥的现象。国情:我国华北、西北地区以及近年云南省常发生干旱。
2.暴雨: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国情:长江流域是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两湖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
3.热带气旋(台风):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热带气旋在北半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以顺时针旋转。国情:我国沿海地区常年在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热带气旋只在地球的几个区域生成。如:东北太平洋热带、西北太平洋热带、西南太平洋、印度洋孟加拉湾附近、南印度洋、西北大西洋等热带、亚热带洋面生成。
4.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国情: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发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
5.冰雹:是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里。国情:我国总体分布格局是中东部多,西部少,我国长江以北、燕山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是中国雹灾的多发区。
6.低温冷冻:主要是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及减产的气象灾害。我国除西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7.雪灾: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国情: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中国牧区的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8.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国情:我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
9.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国情:春季雾的范围较小,集中在长江以南,夏季除江南外,北方的雾分布相对比较分散,秋冬季雾的范围较大。大雾集中的区域主要在我国四川盆地、贵州东北部、云南西南部、汉水流域、华北中南部、江淮和江南大部,其次是新疆天山以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及辽宁和吉林东部,而四川盆地、云南南部、湖南和江南东部是出现大雾最多的地区。
10.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空气中的水蒸气碰上物体马上凝华成固态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雾凇是一种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的雾凇有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造成损失。
11.雾霾:霾:也称灰霾(烟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霾。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与雾的区别:在于水汽含量的大小:水汽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汽含量低于80%的叫霾。国情:京津冀是重度污染的聚集地区。京津冀地区以外,沈阳、兰州和成都等城市也是重度污染地区。不仅如此,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等人口稠密的省份也是雾霾严重污染地区。
12.泥石流: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国情:中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泥石流在中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13.洪水: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国情:我国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长江、海河、淮河、珠江、辽河和松花江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