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符号,大作用 ——巧用破折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具体来说,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有很多种,常用的就用逗号、句号、问号、冒号、双引号、顿号、分号等等,还有一些不常用的,比如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一个文段,最终是由最小元素——汉字和各种的标点符号一起构成的,因此,标点符号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片段阅读题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今天我们主要带领大家掌握一下破折号在言语题目中的“神通”。
破折号是表示话题转变,声音延续的符号。它的用途广泛,首先用来引出解释说明的语句,其次用来表示语意的突然转折和声音延长等。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如果一个片段阅读题中有破折号,此时考察的更多的是破折号的解释说明的作用。也可以理解为,以破折号为中心,后边的内容是对前边内容的解释说明,此时破折号前后的内容应该是一个意思。请看下题:
【例1】最初的生命可能就是一群偶然聚集在一起的有机物。之后,这群偶遇的有机物有了明确的分工。蛋白质负责提供支架和生产能量,DNA和RNA则保存和实施群体的“复制图纸”,磷脂分子和蛋白质还联手建了细胞膜。正是这层神奇的膜,将有机物集群包裹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生命的单元——细胞就这样诞生了。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的是()
A.细胞诞生的科学假说B.细胞初始的变化过程
C.生命单元的形成条件D.生命演化的合理猜想
对这个题进行文段结构的分析,文段第一句话引出生命最初的状态就是有机物的偶然聚合,第二句话用“之后”进行了承接,说明有机物聚合后的结果就是进行分工,第三句话对分工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说明:蛋白质、DNA和RNA、磷脂分子大姐具体负责不同的工作。第四句话对前三句的过程进行了总结:在大家的分工合作下,形成了可以包裹有机物的膜。文段最后一句话又用“这样”将全文的过程进行了总结:生命的单元诞生了。所以整个文段重点就在最后一句话。关键问题是,最后一句话用了一个破折号,此时很多考生因为对破折号的作用理解不到位,导致最后选答案的时候有些纠结。
那么,这个破折号在此处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呢?如果我们知道破折号前后表示的是解释说明的作用,那么就不难理解。此时“生命的单元”就等于“细胞”。因此最后的重点在说生命单元的诞生,就可以理解为是在谈细胞的诞生。这样的话,整个文段重点就是在讲细胞诞生的过程。围绕这个重点进行答案的匹配,A选项就是对整个文段重点的体现,所以此题答案快速锁定为A。B只是谈到细胞最初的变化,没有谈到细胞最后的形成结果,排除。C中的“形成条件”和D种的“合理猜想”都是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从这个题目的解析过程中,我们会深刻体会到破折号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解题过程中对我们的帮助。如果各位考生在遇到破折号,并且确定好该破折号为解释说明的关系,那么此时一定注意破折号前后的内容相互解释说明,这样就可以快速找到文段的重点,进而快速锁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