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领导小组讨论技巧——讨论中的角色定位
在公职类考试中,无论是国考、省考还是事业单位,结构化面试形式均占据主流。结构化面试的优势自不消多说,往期推送内容我们已经详细介绍过了;但结构化面试也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缺点,比如考生答题容易套路、可以掩饰综合能力方面的缺陷、无法凸显人才的个性和优势等。因此,作为补充,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面试形式自然而然的引入到了公职类考试当中。
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面试形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9年,德国军事心理学家用圆桌讨论来挑选有领导和智慧潜能的军官的多项评价过程。到20世纪50年代末,这种面试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招聘中。无领导小组讨论具有开放性强、互动性强、无法掩饰个人缺点的特征,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思辨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近年来公职类考试反套路化呼声越来越高,各地公考面试在设计都奇招频出。比如在重庆市考中,会抽出20%的考生参与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临到考试时考生才会得知自己到底是考结构化还是无领导。招考单位希望藉此使得考生上考场时拿出自己最自然的状态和最真实的水平。所以各位同学在准备面试时,不仅需要重视结构化,还需要对无领导有所了解啊!
无领导小组讨论都是依托一段材料来进行展开。第一题一般是要求每一位组员做3分钟以内的个人陈述;第二题是为时20-50分钟的自由讨论环节(依据人数多少灵活调整时长);第三题是推选代表做总结陈词,一般要求不超过5分钟。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自由讨论环节中,有效发言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分数。然而我们每个人性格各异,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强有弱。外向又健谈的人往往更喜欢无领导小组讨论,因为这些人在讨论中往往是“麦霸”,发言时长占总讨论时长的大头。而性格内向表达能力又不强的人就会比较吃亏,不是插不上话,就是发言语速太慢,总是被打断或者是被“抢麦”。其实笔者想提醒各位,并不是说的越多就对的越多,有可能是错的越多;但是不说话一定不得分,这是板上钉钉的事。不同性格的同学怎样找准定位呢?可以参照以下几条准则:
1.逻辑性较强,健谈的同学,可以争当领导者。如果你是辩论爱好者,是辩论社成员或者参加过辩论赛,喜欢看各种辩论类节目。那么,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不要轻易将自己的雄辩能力弃之不用,选择一个能说服所有人的角度,争取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这场考试中你一定能得到不错的分数。
2.逻辑性不强,但健谈的同学,可以争当谋士。如果你平时语言表达能力不错,想法也比较多,但是在思考问题时感性多于理性。那么,你可以在发言时“见风使舵”。每当听到跟你意见相近的同学的发言时,立即附和,并结合他的内容做补充和完善,进而贡献出你的看法和观点供大家讨论,当讨论中“智囊”型的人物。这样你的有效发言次数也会大大增加。
3.逻辑性较强,不善表达的同学,可以争当“伏击者”。在如果你的学识还算渊博,知识面也比较广,看问题也比较能切中肯綮,但就是在语言表达上比较木讷。那么,你不要着急发言。在陈述阶段就做好每一个同学发言的笔记,当有同学在自由讨论阶段出现了与自己陈述阶段不一致的表述时,立刻要求对方做解释,这时对方不出意外会马上露马脚,你就推动了讨论的进程,成功做到有效发言了。在自由讨论阶段,同样是认真听每一个人的发言,遇到跟自己意见相近的,及时补充;跟自己意见相左的,抓逻辑漏洞并要求对方解释,不出两个回合,对方就会对自己的看法发生动摇,转而支持你的看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无理取闹,要以理服人。
4.逻辑性不强,不善表达的同学,可以争当“润滑剂”。一个团队里人人都是领导,那肯定谁也不服谁,会吵的不可开交。所以,如果我们在讨论中无法独立制定讨论规则、也无法贡献很多新鲜的想法,那么我们可以争取当一个协调者,起到协调各方的作用。比如,在讨论开始之前,帮助大家将讨论时间做合理划分,并不时提醒大家注意讨论时间;再如,适时总结阶段性的讨论成果和当前讨论耗时较长的问题,提醒大家求同存异;又如,发现某人全程发言次数都很少时,提议让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操作得当,你的组织协调能力也会充分表现出来。
怎么样,读完这篇文章,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清晰了吗?下一篇文章会给大家介绍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当领导者的一些技巧,敬请小伙伴们拭目以待喔!